热门搜索:
热门搜索:
滚动轴承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包括淬火、深冷处理和回火以及表面强化处理。淬火操作无疑是轴承钢热处理的核心技术,简单概括为三种淬火形式。
(1)常规马氏体淬火回火。这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的轴承钢热处理工艺。工艺内容涵盖:不同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及不同回火温度和时间对显微组织、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、晶粒度、残留奥氏体含量、硬度、弯曲强度、压碎负荷、冲击韧度、耐磨性、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;残留奥氏体对轴承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等。通过一系列深人的研究,掌握了马氏体淬火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、性能的影响,为轴承钢热处理工艺的制订、性能的控制、热处理行标的制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
(2)马氏体应力淬火。马氏体应力淬火也称高碳高铬轴承钢碳氮共渗淬火。其工艺是在含C、N的气氛中,以较低的温度(810~840℃)进行长时间的加热保温(2~8h)后淬火,在工件表面获得化合物层+固溶层(含氮马氏体)+过渡层的渗层组织。利用共渗后的表层获得较高的C、N含量,使表层的马氏体转变时间迟于心部,从而在表面下0.2~0.4mm处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(约一300MPa)。
(3)贝氏体等温淬火。从轴承钢等温淬火的科研成果可知,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等温淬火能提高钢的比例极限、屈服强度、抗弯强度和断面收缩率,与相同温度回火的马氏体组织相比,具有更高的冲击性能、断裂韧度、耐磨性及尺寸稳定性、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;在润滑不良的条件下(如煤浆及水这些介质),全下贝氏体组织的接触疲劳寿命呈现出明显的优越性,具有比低温回火的马氏体组织高得多的接触疲劳寿命。但在应用贝氏体等温淬火时,有一定的局限性,在以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寿命为主的、在洁净润滑条件下服役的轴承,还应采取前两种淬火工艺。